流畅精品影集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精品_720高清视频播放

檢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機構設置 >> 黨群機構 >> 黨委宣傳部 >> 黨建專欄 >> 正文
立德樹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發布人: 資訊來源: 發布時間:2019-11-18 11:52:35 點擊數量: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百行以德為首。”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有著尊道重德的文化傳統,對國家而言,德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泰民安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個人來說,德是決定其人生幸福、生活美好、事業成功與否的保證和基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出臺是適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社會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世情國情黨情的重大變化的要求,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一、立德樹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問題、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要把握重點與關鍵,認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們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論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

同時,宣傳教育的開展事關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勝利,堅定理想信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我們在全社會范圍內不斷深化宣傳教育,不斷去傳播、解讀、引領和示范才能夠逐步實現。學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新時代的學校教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立德樹人”貫穿始終,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培養、道德標準確立的教育一體化發展。

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升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高尚道德品行養成的起點。同時家庭的和睦興盛也需要家庭成員的道德養成。一個擁有良好的家教家風的家庭必然是和睦的,是向上的積極的。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庭的風貌和道德狀況也就是國家的公民道德的縮影,家庭是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最基本載體和傳播體。

家庭是推動道德實踐養成的主要力量。道德的教育培養最終要落到公民的工作生活實踐之中,弘揚時代新風、開展移風易俗行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旅游文明素質提升,等等,多是以家庭為依托或者受到家庭影響更多。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廣大家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三、崇德尚品,營造風清氣正的道德環境

良好道德風尚需有先進模范的引領,先進模范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展示著道德的崇高力量。“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新時代的英雄就是各行各業的先鋒、時代楷模和身邊的道德模范。尊崇褒揚、關心關愛先進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關愛關懷機制,維護先進人物和英雄模范的榮譽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全社會尊崇道德模范,向模范學習,有助于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

道德風尚需要輿論的引導,輿論要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導向功能,要有鮮明的站位和立場,要堅持把正確價值導向和道德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新聞報道中,體現到娛樂、體育、廣告等各類節目欄目中。

道德風尚還需要優秀文藝作品的承載與傳播。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文藝作品在道德風尚的培育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文藝作品通過塑造典型的藝術形象,歌頌真善美,影響社會的道德風尚。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夠產生激發人們懲惡揚善的作用,相反庸俗、低劣的作品,如果在社會上傳播,就會污染人們的心靈,造成社會風氣的敗壞。因此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要將文化事業、文化的社會屬性、文化的教育職能以及文化的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謳歌勞動、謳歌奉獻的精品力作。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和道德要求,構建完善的教育宣傳體制,建立高速有效的傳播平臺,營造風清氣正的道德環境,形成道德教育的良性循環。

四、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讓文明之風扎根落地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世界一度成為負能量的平臺,成為不良情緒、不良信息的堆積,成為了道德的洼地。虛擬世界的影響卻并沒有虛擬,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形成,形成了很多的負面結果。網絡道德建設的迫切性日益突出,它是社會公德在網絡空間的運用和擴展。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輿論,我們要積極引導網絡輿論,用正能量的輿論來激濁揚清,弘揚社會正氣。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使得道德主體具有很大的隱匿性,從而使道德規范的外在約束力減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在網絡中養成自律精神,提高網民的道德觀念,從而營造出清朗的網絡空間。

網絡治理,還網絡空間之清朗需要法治與技術的加強和深化,更需要全民的道德素質提升,需要對網民的宣傳教育,需要對青年人自律行為的培養。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借助網絡平臺,建設網絡平臺,讓網絡平臺為道德建設插上翅膀。隨著5G時代的到來,利用好這一信息高速傳播平臺無疑會對我們的道德建設帶來巨大的推動。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歸根結底還是培養人的問題,是筑牢理想信念的問題。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道德建設需要有道德的人推進,理想信念的筑牢需要“讓有信仰的人來講信仰”。只有讓道德建設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我們的道德建設才能真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系中國戲曲學院思政部副教授)


上一條:用紅色文化涵養艱苦奮斗精神 下一條:為人民服務:永遠不變的初心使命

關閉